首页 | 学院资讯 | 学院概况 | 招生信息 | 规章制度 | 党建思政 | 办事指南 | 下载中心 | 学生风采
站内搜索:
当前位置: 首页>>党建思政>>正文
道德文章垂万世 一代师表启后昆
2014-11-07 11:15  

徐特立的教育实践对师德建设的启示

   提起徐特立,人们自然都会怀念这位曾当过毛泽东老师的德高望重的恂恂长者。徐特立老人一生既无显赫地位,也无耀眼勋章,但他以70 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,书写了自己平凡而伟大的历史,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他的高尚师德,是教育工作者的光辉典范。
   一、终生酷爱教学,献身教育事业
   徐特立的一生,历经清末、民初、军阀割据、国民党统治和新中国五个不同时期,他亲身感受过旧中国腐败统治的痛苦,又亲身体验过创建新中国的喜悦。他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也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。
   徐特立是我国乡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。早在本世纪初,19 岁的徐特立就开始了教书生涯,他先是在乡村蒙馆任教,后来又创办高小、速成师范和女子班,在别人不愿涉足的乡村教育领域开一代新风。为了减轻农民负担、节约开支,他曾自立校规:先生“不拿工资,只吃饭”。他家离校50 多里,每天步行来回到校上课,从不间断。由于他热爱教学,干作勤奋,因而深受教育界和家长好评,以致几所学校同时慕名来请他任教。他酷爱教育而置高位于不屑。辛亥革命后
他曾被选为湖南省军政府临时议会副议长,但任职一月便愤而辞职。湖南都督谭延阁封官许愿拉拢他,他却视官位如粪土,仍去教书。
   教学中,他关心政治,注意时局的变化。他教育学生要增强反帝反封建勇气,经常宣传孙中山、黄兴等志士的革命主张和斗争事迹,也常与好友、学生交换对时局的看法。他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,勇敢向封津道德挑战。1906 年他在“ 周氏女塾”任教时,就带头废除了男老师给女生上课时“垂帘施教”的陋俗。
   从辛亥革命后到大革命时期, 徐特立胸怀改造中国、献身社会的壮志,曾长期在长沙第一师范、女子师范等校任教,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著名活动家。他在第一师范任教期间,热情向学生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,灌输民主革命思想,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,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,他的学生毛泽东、蔡和森等人深受影响。毛泽东曾多次深情地说“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,最敬佩的两位老师,一位是杨怀中先生,一位是徐特立。”
   徐特立也是我党苏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。1930年他从苏联回国后在中央苏区任教育部长,次年任代部长,实际全面负责苏区教育工作。在当时国民掌轮番围攻根据地的极端困难条件下,为了发展苏区教育事业,他跋山涉水,日夜操劳,足迹遍及中央苏区各地。他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,因陋就简办起了识字班、训练班,开展扫盲运动,他领导举办列宁小学,亲自动员农民子女上学,他创办了苏区农业学校和师范学校。在他和大家的艰苦努力下,苏区教育生气勃勃。
  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他继续从事教育和宣传工作,任自然科学院院长和中宣部副部长,为培养科学人才和党的宣传工作做出了贡献。
   徐特立又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之一。新中国成立初,他己70 多岁,而且身兼各种领导和学术职务,公务十分繁忙。但他一刻也没有放松教育工作,而是加倍努力,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而积极工作。无论事情再多,公务再忙,他都要抽出时间去学校深入师生之中了解情况,解决问题。1950 年,他写了《教育讲座》和《各科教学法讲座》,运用马列主义观点,系统论述了教育的本质、作用、对象和方法,总结了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,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性意见,今天读来仍受益匪浅。
   在徐特立的晚年,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问题,经常和青少年谈心、座谈,给他们作报告、谈理想。当有的青年就报考师范学校一事请教他时,他总是耐心开导,循循善诱,语重心长地教育他们认清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,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,热爱教学工作,献身教育事业。在青年人心目中,他既是一位阅历丰富、知识渊博的导师,又是一位真诚热情的知心朋友。徐特立的一生是酷爱教育的一生,是献身教育的一生,他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,在教育领域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。
   二、处处严于律己,事事为人师表
   作为我党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,徐特立不仅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,而且具有很高的教育科学理论水平。但他从不居功自傲,也决不停止不前,而是不断学习,不断前进,严于律己,为人师表。他始终认为,严于律己、为人师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,既然选择教师这一职业,就必须严于律己、为人师表。因为教师是教育人、培养人的,既教书又教人,做不到这一点,就不是合格教师。他指出,教师有两种人格:一种是教学问的“经师”,一种是既教学问又教怎样做人的“人师”。经师易得,人师难求。他主张“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。”他提倡教师既做经师,又做人师,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。
   严于律己、为人师表就要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。因为在学生眼中,教师是知识的化身,也是做人的楷模。教师的一言一行、治学态度、作风品质,都会引起学生注意,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徐特立认为,教师既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偶像,也是学生监督和评判的对象。教师行为、品质的好坏,直接对学生产生榜样效应。为此,徐特立总是力求言教与身教的统一,处处为学生做表率。他在长沙师范任教期间,当时的先生大都有些社会地位和名望,平日衣冠楚楚,外出以轿代步,一副绅士派头。徐特立却跟学生一样,衣着朴素,每天步行十多里到校上课,从不坐轿。
   严于律己、为人师表还必须具有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的精神。徐特立正是这样的人。他从不摆老资格,也从没有傲气,一贯谦逊和蔼,好学上进,不断接受新事物丰富自己。他对学生总是热情帮助、耐心诱导,从来没有厌烦情绪。他对同事、对朋友,总是议学问、论政治、谈人生,从不扯低级趣味的东西。从他的言谈举止中,处处体现出严于律己、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。
   他还认为,严于律己、为人师表必须时时处处想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,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,切不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。他教育学生,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,只有在思想境界、文化修养、道德情操等各方面真正为人师表,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学生的尊重。如果遇事先替自己打算,处处计较个人得失,置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于不顾,就不可能得到人们信任,学生也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。1957 年7 月,他接见师范学校毕业班的同学时对学生说,只要祖国需要,我希望你们“一生都做教师,再也不想别的。”并对患得患失的人提出了批评和希望。他语重心长地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去从事教育工作,告诫他们:“不要争待遇地位,只要为人民做的多,要求的少,就会取得群众的信任,学生的信任。”他希望青年教师要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,认识到教育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而重要的岗位,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,对国家人才的培养、科学文化事业和建设事业的发展,都起着重大作用。在他的教育和鼓励下,同学们愉快地服从祖国挑选,满怀信心走上了工作岗位。
   三、一生追求进步,不断勤于进取
   徐特立一生历经磨难,但他不断求索,从不停息。他早年曾信奉康梁,继而拥护孙中山,后又主张教育救国,经过了反复的选择、比较和不断的探索,他最终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。
   早在青少年时代,徐特立就决意不盲从流俗,立志献身社会。为此,他20 岁时制定过“十年破产读书计划”,变卖继承的田产买书攻读。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,并以此教育和激励学生。1909 年,在一次讲演中,当揭露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和清政府的腐败时,他竟当场用菜刀断指血书: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”八个殷红的大字。他的爱国壮举轰动湖南各界,学生群情激愤,社会反映强烈。
   徐特立作为老革命家,政治上不断进步;作为老教育家,学术上严谨治学。他认为作为教师,要不断进步、勤于进取,就要严谨治学、一丝不苟,不断充实自己,这是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体现。“五四”时期,他已43 岁,在教育界也颇有声望,但为了寻求新知,丰富自己, 他毅然离别亲人,和青年人一起远涉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。他一贯认为,教师是否严谨治学、勤于进取,不是个人有无学习兴趣和习惯的问题,而是对教学工作是否热爱、对学生是否负责的表现。他
常说,教师要教好学生,必须树立严谨治学态度,学问是科学,不允许半点马虎和松懈,不能有丝毫浮夸和虚假。
   徐特立在追求进步、勤于进取的征途中始终同情人民,依靠人民,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,吸取丰富精神营养。大革命时期,他特意到乡下亲身考察和体验农民运动,当他看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荡涤着几千年来的污泥浊水,农民协会改变着农村面貌后,精神为之大振,思想发生巨变。他感到“从18 岁到50 岁以来的思想整个革了命!”他决心投入火热的工农运动,参加农协担任教育科长,并兼任湖南农村师范农运讲习所主任。在革命斗争实践的考验中,他不仅深切体会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,而且深刻认识到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、胜利的希望、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,从而更加坚定了要求入党的决心。正是在大革命失败、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、党内意志薄弱者纷纷退党的严峻形势下,年过半百的徐特立不怕杀头,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   徐特立追求进步、勤于进取更表现在他晚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、永葆革命青春、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方面。建国后,他身兼数职,公务繁忙,但却以古稀之年每天都工作8小时以上。他处理问题总要广泛听取意见,集思广益。为了弄清问题,常常夜以继日,不搞通决不放过。
   作为老党员、老干部,徐特立非常注意起带头作用,特别注意发扬实事求是、联系群众、艰苦奋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。他一贯衣着朴素,勤俭节约,房子破旧也不让维修。他专门写过《实事求是,不自以为是》的文章,告诫全党:这话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“难于登天”。他时刻警惕“四高”的危险,指出年高、位高、学高、德高的人受人尊敬,“很难得到逆耳之言”。他认为对“四高”的人来说,自以为是、高高在上是“第一等的障碍物”,是思想生命的“病态”。为防止滋长自以为是作风,他总是虚怀若谷,随时随地听取不同意见,诚恳欢迎大家帮助,平等友好地与人商讨问题。他的言行表明,他不愧是我党活到老、学到老、工作到老、改造到老的老模范。
   四、鼓励学生超过先生,培养创造性人才
   在徐特立的师德思想中,鼓励学生超过先生,注意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一个重要方面。教师是传授知识、开发学生智力的使者,又是启迪心灵、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一个称职的教师总是鼓励和培养学生超过教师。徐特立认为,学生超过先生,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规律,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需要,是教学成功的表现,也是教师眼光远大、胸怀宽广的体现。如果培养的学生只会跟在老师后面爬行,没有任何独立见解,没有一点创新,那就是教育的失败、教师工作的失职。徐特立在其70 多年的教学生涯中,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,其中多有创造型的人才。毛泽东、蔡和森、何叔衡、李维汉、许光达等人青少年时代都曾是徐特立的学生,后来都成了中国革命的著名人物,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先生。徐特立对此从来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光彩,而是由衷地高兴。他兴奋地说:“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,为社会做出贡献时,你会多么高兴啊!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后来居上,这里不也正包含着你们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?”
   鼓励学生超过先生,培养创造性人才,也是教师热爱学生,尽心尽力为国育才崇高思想境界的体现。徐特立认为,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培养和造就人才,培养的人才水平越高,对社会的发展、民族的振兴、人类文明的贡献就越大。教师应该意识到,培养和造就出超过先生的高水平的学生,是教师的光荣和骄傲。
   鼓励和培养学生超过先生,关键是培养创造性人才。1942 年徐特立在延安就讲过:“我们的教育应该强调创造性、革命性。”1958 年在谈到党的教育方针时他又说:“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。”他常教导青年教师,教育决不是单纯重复前人已有的知识成果,决不仅仅是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接受下来,)而是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孕育着创造、进行着创造、造就着创造性人才。
   徐特立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,总是热情鼓励他们树雄心、立壮志,大胆探索,勇于实践,敢于超越前人。1963 年6 月,他写信勉励青少年:“不仅要下决心继承好前人的事业,还要下决心超过老一代人——后来居上。”他意味深长地鼓励青少年:“要懂得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创造,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待,就要去创造。”
如何才能成长为创造性人才呢?徐特立谆谆告诫青年朋友,首先要提高政治思想觉悟,树立远大理想,端正前进方向。因为争做创造性人才,“觉悟是最重要的。”第二,要具有坚实宽广的知识基础,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。第三,要躬身实践,刻苦磨炼,在实践中增长才干,锻练和发展创造性。第四,要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,勇于提出自己的独创见解,敢于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,发现前人无从知晓的事物。徐特立对青年人的成长感到无比喜悦,总是热情鼓励,谆谆引导,他衷心希望青年人“应当比前一代怀有更大的志气,抱更大的理想,负更大的责任,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兴旺!”徐特立不愧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。
   徐特立老人的一生是平凡的,但作为一位终身从教的著名教育家,他以对师德身体力行、为人师表的模范行动,在中国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座伟大的丰碑,这座丰碑永远给后世教育工作者以无尽的启迪和深思。
关闭窗口
 
您是第 位访客
 

福建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  左海校区:福州市铜盘路15号综合楼5楼 邮编:350003